糧船灣聯誼總會
糧船灣聯誼總會

糧船灣:蘊含歷史文化

生物多樣性

糧船灣六角形岩柱屬於早白堊世流紋質岩柱群,分布於西貢沿岸及多個海島。2009年納入香港地質公園,2022年10月入選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(IUGS)首百個地質遺產地,成為全球最具地質科學價值的100個地點之一。

生態復育

天后宮位於東丫村,從東丫碼頭步行數十步即可抵達。此廟建於清高宗乾隆六年(1741年),並擁有一座該年鑄造的大鐘。天后宮於1996年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,並在2010年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。

生態平衡

糧船灣碼頭位於西貢區萬宜水庫西南面,在1990年代建成。現時,糧船灣的北丫碼頭為原居民提供便利的上下船服務,而東丫碼頭預計將於2025年完工,以應對節慶及假日期間旅客量的增加。

發展方針:糧船灣的長遠價值與可持續性

生態旅遊與可持續發展

生態旅遊與可持續發展

透過生態保育與低環境影響的建設,打造糧船灣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旅遊勝地,提供環保導向的體驗,如生態步道、環保住宿與教育活動。

文化與歷史保育

文化與歷史保育

保存並活化當地的歷史遺跡與漁村文化,設立博物館、文化導覽及傳統技藝體驗,讓遊客深入了解糧船灣的歷史價值。

多元化休閒與觀光產業

多元化休閒與觀光產業

保存並活化當地的歷史遺跡與漁村文化,設立博物館、文化導覽及傳統技藝體驗,讓遊客深入了解糧船灣的歷史價值。

糧船灣願景:兼顧環境、文化與經濟

打造優質生態旅遊

透過可持續發展與環保建設,成為東亞地區的標誌性生態旅遊勝地,吸引國際旅客並提升旅遊品質。

保存並傳承地方文化與歷史

透過文化保育與創新活化,讓糧船灣成為展現傳統漁村文化與歷史遺產的典範,為當地社區創造認同感與價值。

建立多元共融的模式

促進旅遊、休閒與當地經濟的協同發展,創造就業機會,並打造融合自然與現代生活的優質旅遊體驗。

在地特色:深化糧船灣與自然、人文、社區的連結

海洋與漁村文化

承襲糧船灣的漁業歷史,發展海洋文化體驗,如傳統捕魚技術展示、海鮮市集與在地美食,讓遊客深度感受當地生活方式。

自然生態與戶外探險

利用周邊豐富的自然資源,推動生態步道、生態保育區與水上活動,讓遊客能親近自然並參與可持續的生態旅遊。

歷史遺跡與文化資產

發掘並活化當地歷史建築與遺跡,如舊碼頭、傳統民宅,結合故事導覽與文創產業,強化旅遊體驗的歷史厚度與文化魅力。

環境永續的核心

推動可持續發展

推動可持續發展

透過環保建設與生態保育,確保糧船灣的自然資源得以長久保存,實現綠色永續經營。

促進地方經濟與社區共榮

促進地方經濟與社區共榮

創造就業機會,發展在地產業,如文化體驗、觀光服務與特色商品,帶動社區經濟成長。

強化文化與歷史價值

強化文化與歷史價值

透過歷史遺跡活化、文化導覽與體驗活動,讓遊客深入了解糧船灣的文化,提升認同感。